目前,it超融合是大势所趋,基于云、视频等新的行业需求。不断涌现。全球各大运营商、互联网公司、it企业、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众多初创公司都在规划新一代专线解决方案。目前有一种说法是sd-wan的服务质量可以和现有专线一样,但是价格低,开通快。因此,sd-wan可以取代现有的sdh/mpls专线解决方案,成为统一专线解决方案行业的标杆。但事实是这样吗?如果没有,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是最好的?
目前国内服务现网的专线方案是基于sdH技术的msAp。MsAp本身不是itU-t国际标准,而是中国的专线行业标准。在行业标准出台之前,市场上有上百家公司做了自己专属的专线解决方案,其中msAp是其中之一,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。后来,msAp方案被中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采纳为行业专线标准。到目前为止,国外还没有msAp的概念。
基于sdH技术的msAp的具体网络如下图所示:
基于sdH技术的MsAp主要由局端、远端设备和厂商网管组成。本地端放在运营商机房,远程设备放在用户端。终端通过sdH传输网连接,也就是现在说的叠加方式通过。
缺乏国际专线解决方案。sd-wan结合了nFV技术和sdn思想提供专线,所以近几年sd-wan立刻受到了一大批人的追捧。
Sd-wan架构如下图所示:
Sd-wan可以由任何有Vpn许可证的公司运营。主要由pop点、终端和控制器(网管)组成。pop点和msAp本地设备的功能完全一样,pop点和云的连接依赖于运营商传输网络。与终端msAp远程设备功能完全相同,部署在客户端,基于互联网/4g接入模式,降低最后几公里光纤部署成本,缩短光纤开通时间。采用Ipsec机制来保证安全性。
Sd-wan在组网概念上和基于sdh技术的msap是一样的,通过中间网络;同时设备和网管解耦,对接网管北向,也是一样的。只是在运营的过程中,很容易被设备/技术提供商束缚。
三大运营商积极跟进国际sd-wan,也纷纷推出基于mpLs技术的msAp产品。基于mpLs技术的msAp产品充分借鉴了sdH技术早期MsAp的优点,同时避免了受厂商束缚的缺陷。这种架构与国际mpls专线截然不同。也是中国原创。mpLs技术的MsAp产品主要由本地端和远端组成。本地终端部署在基站机房,基站分布密度大。基本上2公里内必须有一个基站,保证了任何政企客户都能在2公里内找到本地终端与之连接,大大降低了光纤建设的成本和时间。同时有成熟的mpLs MAN规范可供参考,互联互通和运维容易。基于mpLs技术的msAp专线如下图所示:
基于mpLs技术的MsAp完全由三大运营商主导。根据客户的需求,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技术方案。比如最开始是underlay模式和城域网的通信,最开始是ssL Vpn模式连接4g cpe,cpe/HUb/ controller解耦。现在南北接口统一,叠加模式通过城域网;4g cpe不需要绕过互联网,直接通过网关到mpls MAN。cpe、HUb和控制器完全解耦。
三大运营商会互相学习,得出最佳方案:在城域网穿越过程中,移动基于pw/LSP;;电信是多段pw;中国联通是gRe。
南向接口标准上,移动采用openflow ttp,功能扩展灵活;电信采用统一cLi;随后,中国联通吸收了两家公司的缺点,采用了统一的netconf/yang。
在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,总有不少于15家专业厂商开发这些设备,硬件/软件同一套,既有统一的netconf/yang,也有统一的cLi,还可以利用openflow进行功能扩展。此类产品在三大运营商推广,加速了技术融合。目前联通的规范是业界最认可的,但电信和移动未来会跟进。因为供应商完全一样。
同时,针对高端政企客户对ip帧格式安全性的疑虑,在cpe上可以采用otn非ip帧格式。但是otn终端受限于不能无风扇低成本,不能像msAp那样大规模铺开,就不细说了。
对比几种主流专线方案的指标,如下表所示:
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的专线终端有几千万个,都是基于sdH技术的msAp。随着sdH网络退出历史舞台,mpLs技术的msAp将从一开始就取而代之,因为它在设计上具有电信级运营管理的优势。
同时,mpLs技术的msAp在大量服务现网后,形成了良性的发展势头:新的功能也随着市场的节奏不断增加,比如互联网增加了sRv6/netflow/dpi和cpe,成为中国专线的统一标准方案,覆盖了sd-wan可以服务的区域市场。
在这个层面上,mpLs技术的msAp是更高规格的sd-wan,但这样的规格需要专用的网络芯片,而不是通用的cpU。
Copyright © 2019-2025 but6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八特科技 版权所有 深圳市八特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103497号-1